??? (轉載自2013年4月10日長江日報第22版)數據顯示,只有700余名員工的華爍科技擁有國家和省級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80多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0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60項;成果轉化率95%,專利實施率達到90%。
??? 如何鼓勵科研人員“持續”創新、構筑發明專利優勢?該公司董事長劉良炎給出的答案是:“企業要學會與員工分享發展成果!”
??? 平均每7名員工就擁有一項國家專利,武漢鮮有企業能夠與其比肩。如此多專利的取得,與華爍科技創新人才激勵培養機制密不可分。該企業以分配激勵機制為根本,保證人才在企業創新中的主導地位,把人才優勢轉變為技術優勢。華爍科技每年產生多名百萬富翁,企業也因此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 通過將技術創新取得的專利成果在實際應用中進行轉化,讓無形資產轉化為員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華爍科技在發展中試水多項激勵舉措。該公司獨創全國知識產權收益“繼承法”:擁有個人專利的員工,無論退休或是離職,都可在有效期內享受收益分成。去世后,子女也可繼承此項收益。同時,該企業也首次嘗試將專利轉讓后收入的40%獎勵給員工個人,并把獎勵貫穿專利申請始終,從立項、研發到最終授權各環節,都給予員工不同程度的獎勵,以此推動企業不斷創新,讓專利產品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 百項發明專利的轉化應用,支撐起該企業在光通信化學材料和化肥催化劑的研究和生產領域的領導地位。公司的“變換催化劑的載體三氧化二鋁的處理方法”、“合成氨原料氣常溫水解精脫硫方法”等多項發明專利都維持了十年以上,該公司還將4件發明專利以無形資產作價入股的形式,與中國五環和寶馬集團合作投資建設10萬噸乙二醇裝置。2012年,華爍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公司近3年的收入總和超過了之前的10年之和。
??? 點評:華爍科技在推動技術發明、樹立企業形象和創造經濟效益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究其原因,一是認清了企業是有效運營有形資產,借以形成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只有憑借難以替代和無法模仿的高水平研發團隊,才能具備以持續有效的專利、商標和標準為基本要素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實現了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職工心智的長期良性互動。讓職工分享知識產權帶來收益的體制不僅反映了該企業與時俱進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而且也造就了職工健康向上和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心態;三是加速了知識產權的商品化和資本化。華爍科技的實踐表明,企業科研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產品、占領市場和取得收益,只有遵循這一邏輯,企業才有可能基業長青。
??? 點評專家:汪海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企業價值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鏈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4/10/content_5145044.htm